宝丰县:政策扶持 释放动能 产业发展提质增效赋能乡村振兴

发布时间:2023-11-17 信息来源:宝丰县乡村振兴局 字体大小:

 乡村要振兴,产业必先行。宝丰县立足本地特色,把发展珍稀菌作为农业结构调整、乡村振兴产业谋划、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载体,按照“政府引导、龙头带动、市场主导、群众参与”的工作思路,重点发展以羊肚菌、赤松茸等为代表的珍稀食用菌特色产业,引进新品种“果味菇”,打造以菌蔬种植为主、食品加工为辅、休闲观光为一体的“一园六区”,年产值1.5亿元,带动就业3000余人,构建了珍稀菌产业发展新格局。被中国食用菌协会授予“中原珍稀食用菌生产强县”称号,宝丰珍稀菌被评为“消费者最受欢迎产品”。

  一、政策扶持保驾护航,以奖代补激发动能。设立珍稀菌专项资金,对投资500万元以上的菌种研发实体,该县财政按照企业投资额的4%给予一次性奖励;对年生产销售菌种规模百万公斤以上的企业,每年奖励10万元。同时,针对获得市级以上产品质量奖的企业、种植大户,县政府一次性最高奖励30万元。通过以奖代补对企业和农户实现“双向”激励,充分激发企业、农户发展内生动力。特色保险托底保障。制定出台《宝丰县食用菌特色农业保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把5种市场推广前景好、营养价值高的珍稀菌和菌类生产设施日光温室、大棚等作为保险对象,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自主自愿的原则,县财政补贴70%、种植户承担30%的比例进行保险补贴,并且简化理赔流程、减少兑付环节,发生理赔时能够快速将理赔款项发放给参保人,增强食用菌产业抵御自然灾害和防灾减灾能力,为企业和农户提供了最坚实的托底保障。整合资金融合发展。整合扶贫、移民等资金,投入730万元在马川新村集中建设以农业“智慧方舱”为主导的移民后期扶持产业园,建设农业“智慧方舱”14座、现代化高标准日光温室大棚52座和相关配套设施,大力推广羊肚菌、鸡油菌、白松茸、滑子菇等高端稀有特色食用菌种植,提供就业岗位800多个,每个岗位平均年收入3万余元,受益重点村达39个,村集体年收益达40万元。

  二、三链同构提质增效,健全产业链。以弘亚食用菌、源泉农业等公司为龙头,采用“政府+企业+村集体+农户+基地”的运作模式,实行“五统一”管理,生产品种达15种,并结合市场需求,研发引进果味菇,加工菌粉菌酱,形成了培育、种植、加工、销售等为一体的食用菌产业链。扩大供应链。在前期移民后期扶持产业园的基础上扩大种植规模,建设珍稀菌产业“一园六区”,园区内建设高标准种植大棚2000座,羊肚菌、赤松茸林下种植面积达到2300亩,配套建设两个日生产能力10万袋的标准化车间,8个日处理鲜菇3吨的烘干车间,羊肚菌全年产量达200万斤,赤松茸达3000万斤,进一步抢占菌类市场,保障市场销量。赋能价值链。严格按照“三品一标”绿色农产品生产要求进行管理,确保食用菌产品的安全性,与国家、省、市食用菌协会密切结合,扩大宝丰食用菌知名度,提高品牌效益,赋能珍稀菌价值。截至目前,全县已有8项特色产品申报通过绿色食品认证,初步掌握了食用菌产业健康持续发展的主动权,形成具有影响力的“宝丰赤松茸”“宝丰羊肚菌”等大宗品种和优势品牌,2022年6月份,该县被中国食用菌协会授予“中原珍稀食用菌生产强县”称号,宝丰珍稀菌被评为“消费者最受欢迎产品”。

  三、挖掘潜力释放效能,壮大人才队伍。成立研发中心,聘请中国“蘑菇女皇”李秀红为总顾问,同时邀请10余位国内知名食用菌专家组成科研团队,持续在菌种选育、生产工艺改良、种植模式创新等方面进行研究探索。与华中农业大学结合,建立博士工作站等合作平台,引进人才、技术,壮大食用菌人才力量。举办各类种植技术培训班,组织现场观摩交流活动,帮助农民提高科学种植水平和能力,实现了赤松茸亩产万斤,羊肚菌亩产超千斤。挖掘种植潜力。针对珍稀菌生长周期短的特点,推进“菌+蔬菜+瓜果+蚂蚱轮作”模式。珍稀菌采摘完毕后,挑选草莓、西瓜、圣女果等瓜果蔬菜在大棚进行种植,并将菌棒、菌渣作为肥料实现环保利用;在大棚空闲期进行蚂蚱养殖,粪便就地还田可作有机肥使用,促进羊肚菌生长,起到抑杂菌、抗重茬的作用。轮作模式解决了大棚的土传病害,有效填补大棚生产空档,让“冬闲棚”变“效益棚”,做到一地多用,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实现土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整合文旅资源。依托珍稀菌种植,打造以珍稀菌产业为载体,集循环农业、食品加工、观光旅游于一体的现代农业产业园、珍稀菌科普研学基地和产业扶贫示范基地,产业园被授为“国家AAA级景区”、“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去年以来,接待了各类研学、观摩、旅游团体近300个,游客量达20万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