杞县:一头蒜“长”出亿元产业

发布时间:2023-05-22 信息来源:河南日报农村版 字体大小:

杞县:一头蒜“长”出亿元产业

 杞县村民喜收蒜薹 焦宏昌 摄

杞县:一头蒜“长”出亿元产业

大蒜喜获丰收 叶中琳 摄


      在杞县葛岗镇,孟寨村曾是一个毫不起眼的贫困村,地下无矿、地上无宝,到县城也得半个多小时。然而,10多年的时间,孟寨村找到了增收发展的“密码”,入选了农业农村部公布的2022年全国乡村特色产业超亿元村名单。是什么让一个豫东的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带着疑问,笔者走进开封市杞县葛岗镇孟寨村采访,去探寻一个以产业发展带动乡村振兴的实践样板。

  发展产业 从“墨守成规”到“敢为人先”

  春暖花开的季节,孟寨村的田地里麦青苗壮、渠田相连,一片生机盎然。村里的种蒜大户杨运增一大早就来到了田里,蹲在蒜苗丛中查看长势情况,“现在得抓紧时间拔蒜薹了,不然就会影响下面大蒜的生长了。拔完蒜薹再施一遍肥,瞅着这苗情,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杨运增满脸喜悦。

  “村里的老人们都有句口头禅,‘种庄稼,不用怕,人家种啥咱种啥。’原先我们村也是跟别的村子一样,种植的都是小麦等传统作物,当时的粮食价格不高,再加上每家分的田也不多,所以大家的日子都过得紧巴巴的。”回忆起过往,孟寨村党支部书记陈佳满是感慨。

  穷则变,变则通。1983年,陈佳从一个在县外贸局上班的亲戚口中得知,山东金乡县种植了一种优良蒜种,产量高、价格好,当地农民种蒜都发家致富了。这个消息让陈佳和村委成员们颇为心动,“不能再过这种穷日子了。咱去金乡看看,能行的话,咱也种蒜。”陈佳和村委几个成员义无反顾地坐上了开往金乡的大巴。

  “杞县种植大蒜就是从我们村开始的,当年我们从金乡引进了优良蒜种,当年就获得了丰收,全县的农民都来我们村学习。”谈及此事,陈佳很骄傲。

  优良蒜种买回来了,但村里的群众都心存疑虑、持观望态度,“咱们村委成员先种起来。”陈佳带领着村委成员首先种起了大蒜。在大蒜收获时,村民们震惊了,“从来没见过长得这么大的蒜头。”看到村委们种蒜挣到钱了,村民们的种蒜积极性空前地高涨起来。

  1985年,孟寨村的大蒜种植已成规模。目前,孟寨村的大蒜种植面积达4000多亩,一季大蒜加上一季花生,每年产值近4000万元。

  产业升级 打造产业链,实现“亿元产值”

  “原先咱们只知道种蒜、卖蒜,从来没想过产业链的问题,后来我们清醒过来了,我们也可以发展仓储和深加工。”近年来,孟寨村依托大蒜这一乡村特色优势资源,开始全力打造农业全产业链。

  首先,孟寨村建起了12座冷库,储存量达7000吨。有了冷库,农民种蒜再也不用担心市场价格的波动,他们可以将收获的大蒜先存入冷库,等到大蒜价格处于高位时,再出库销售。既实现了农民增收,仓储的费用又让村集体经济得到了壮大。

  大蒜丰收了,销路很重要。有着30年种蒜经验的孟寨村,现在已经诞生了20多名大蒜经纪人。他们在种蒜的同时,每年要到全国各地跑市场,详细了解全国的大蒜种植面积、大蒜生长情况、冷库的仓储量及大蒜供需的态势,掌握了这些数据,这些经纪人坐在家里就可以通过手机实现大蒜的流通和销售。

  同时,村里的年轻人脑子更活泛,他们主动拥抱互联网,踊跃在淘宝、抖音等平台上销售大蒜,“我们杞县是中国大蒜之乡,网友们都知道,所以对我们的大蒜很放心,我每天的订单都很多。”笔者问她通过网上售蒜一年能挣多少钱,孟寨村这个姑娘狡黠一笑“这是商业秘密,反正挣得不少”。

  为提升大蒜附加值,孟寨村还建了大蒜加工厂,所产的蒜片、蒜米、蒜泥等系列产品畅销国内外。

  围绕大蒜这一主导产业,孟寨村倾力打造的包含种植、加工、储运、销售、品牌等各个环节的产业链,为乡村培养了新型职业农民,真正让产业增值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强大、稳定、可靠来源,实现了乡村特色产业超亿元的华丽蝶变。

  “孟寨村的发展正是杞县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我们将把大蒜产业作为强县富民的主导产业,进一步擦亮‘中国大蒜之乡’这块招牌,以蓬勃的生机、无限的商机,助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杞县县委书记戴继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