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市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 第091号提案的答复

发布时间:2021-12-31 信息来源:安阳市乡村振兴局 字体大小:


关于对市政协十届四次会议

第091号提案的答复

 

尊敬的杜静娴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提案”收悉,首先感谢您对我市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有效衔接乡村振兴工作的关心、关注和支持。

您所提出的关于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提案,按照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指示精神,根据国家、省每年要开展脱贫攻坚后评估要求,目前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作由我局负责,推进乡村振兴的相关工作仍由市农业农村局负责。经与市农业农村局沟通对接,现就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一、全市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进展及成效

今年以来,安阳市乡村振兴局(原市扶贫办)不等不靠、主动作为,始终保持攻坚态势、科学做好工作调度,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各项工作进展顺利

(一)坚持“四不变”,健全完善有效衔接的机制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始终作为头等大事、首要之责和底线任务来抓,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首要任务,立足新起点,贯彻新要求,按照“四个不变”的原则,推动各项工作的落实落地。一是坚持领导高位推动不变。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先后4次召开市委常委会会议、市政府常务会议研究部署。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安阳市原市委书记李公乐,市委书记袁家健,亲自安排部署、亲自调研指导,统筹推进各级各部门责任、政策、工作落实落细。在全省率先成立了由市委书记、市长任组长,42个市直行业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任成员的安阳市防止返贫致贫工作领导小组,进一步加强了对防止返贫致贫、巩固脱贫成果、衔接乡村振兴工作的领导指导,压实工作责任,做好迎接国家、省评估考核的各项准备工作。二是坚持谋定而动不变。市县两级先后深入31个乡镇、55个行政村,召开座谈会33场,走访群众800余户,梳理收集防返贫监测帮扶、产业就业扶持、项目建设管理以及工作体系、行业政策、工作规划衔接等各类意见建议170余条,在此基础上,制定下发了中共安阳市委、安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实施意见》,明确目标任务、工作重点和保障措施;落实“四个不摘”要求,梳理需要调整和优化的各项惠农利农政策措施清单,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打下了坚实基础。三是坚持常态化推进机制不变继续保持脱贫攻坚常态化推进机制,原市委副书记李亦博副市长王新亭多次深入基层一线调研,先后于3月17日、4月27日到市扶贫办专题调研,同时坚持月推进会议制度,每月召开各县、区)及市直有关部门参加的推进会议(视频会议),细化分解任务、安排部署工作、压实各级责任、统筹推动落实,确保了各项工作扎实有序开展。同时,把原来的市级脱贫攻坚督查巡查组整体转为市级防止返贫致贫督导组,根据阶段性工作重点适时组织开展督查指导,及时发现反馈和督促整改问题。四是坚持常态化帮扶不变。坚持领导指导、调研督导、资金支持、从严管理、监督问责“五到位”,及时调整轮换驻村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员,进一步明确帮扶职责任务,夯实各级定点帮扶单位、帮扶人员的责任,持续开展对帮扶村、困难人员的精准帮扶;借助村两委换届落实“一肩挑”要求、选优配强班子、建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完善“一约五会”等基层治理体系,打造不走的工作队,夯实推动组织振兴、提升基层治理能力的基础。

(二)实施“四步走”,筑牢有效衔接的监测帮扶安全网。聚焦重点人群收入变化、“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巩固提升情况,强化“四步走”举措,健全完善农村“三类人群”动态监测、及时预警、精准帮扶机制,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为有效衔接乡村振兴打下坚实基础是政策培训引领。针对防止返贫监测帮扶工作,从识别纳入、风险消除标注、精准帮扶要求、监测排查范围等方面开展全员培训和宣传宣讲,确保政策宣传无死角、工作落实无遗漏。持续开展排查。5月18日以来,按照“五个必到”的原则,在全市农村开展了“三类人群”(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突发严重困难户)防返贫监测帮扶工作集中排查行动,特别是7月下旬我市发生洪涝灾害以来,针对受灾地区全面排查摸底,全市累计排查91.9万户、304.8万人,符合条件的应纳尽纳。三是实施精准帮扶,坚持因户因人施策,精准制定帮扶计划,精准落实“两不愁三保障(安全饮水)”、产业就业、兜底救助等政策措施,确保应帮尽帮,切实做到了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实现返贫致贫风险动态清零。是防贫保险兜底。在往年实施精准防贫保险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防贫条款,完善因病因灾因突发意外等情况造成家庭基本生活困难的理赔条款和“一事一议”个性化理赔条款,采用公开招投标方式进一步提升承保公司服务保障水平。截至7月10日,9个县(市、区)累计投入近千万元,实现了精准防贫保险全覆盖。目前汤阴县已对符合条件的受灾困难群众兑付理赔款24.63万元,及时化解了23户困难群众的返贫致贫风险,全面织密筑牢了防返贫监测帮扶安全网。

(三)念好“四字经”,抓好有效衔接的基础工作不放松。按照统筹推进、分类施策的原则,以巩固拓展、有效衔接为着力点,念好“四字经”、打好组合拳,推动各项工作有序开展。一是在产业扶持就业帮扶方面突出一个“准”字,强化有效衔接的产业振兴支撑。一方面坚持资金精准投放、载体精准带动,进一步完善“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农村基层党组织+合作社+农户”等产业发展的利益联结机制,持续提升带动能力。今年精准谋划产业项目90个,投入财政衔接资金2.2亿元,占财政衔接资金总投资的59.77%。截至目前,全市共有带贫龙头企业、基地、合作社、车间等各类带贫载体784个,累计带动13000多户困难群众实现稳定增收。另一方面通过完善工作台账、摸清就业意愿,采取龙头企业带动、带贫载体吸纳、以工代赈扶持、公益岗位兜底等措施积极推动就业帮扶工作。截至目前,全市公益性岗位安置脱贫劳动力13670人、边缘易致贫劳动力483人,全市脱贫劳动力务工人数达到54474人,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108.32%。二是在兜底保障方面突出一个“牢”字,强化有效衔接的托底支撑。强化低收入人口常态化监测帮扶,持续抓好低保、特困供养政策落实,进一步完善“3+2+1”兜底保障模式,持续做好失能半失能特困人员、重度精神残疾人员的医疗机构集中托养工作,切实做到应保尽保、应兜尽兜、应扶尽扶。目前,全市83家托养机构集中托养失能半失能人员1114人,集中收治重度精神残疾人员492人。三项目管理上突出一个“严”字,强化有效衔接的项目支撑严格落实项目管理“十二步工作法”和资金“公示公告县乡村三级操作指南”要求,全面抓好项目建设和规范管理。今年全市已投入财政扶贫(衔接)资金4.68亿元,对接项目395个;根据受灾情况及时确定灾后修复和需要重建的项目,目前正在克服灾情疫情影响,有序推进恢复重建和复工施工。截至6月底,全市2016—2020年扶贫资产全部确权到位,确保了持续发挥带贫益贫效果。 四在人居环境整治上突出一个“效”字,强化有效衔接的生态支撑。全面贯彻落实绿色、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加强农村生态环境治理保护。坚持示范推进,加强垃圾、污水、村容村貌的分类整治,全市新建改建标准化垃圾填埋场60个、静脉产业园3个,1056个村庄的荒芜宅基地得到有效治理,村内外绿化面积638万平方米。推进厕所改建,已完成户厕改造38567户,完成年度任务的62.06%。开展背街小巷治理,按照任务区分、梯次推进的办法,目前已开工809个村。

(四)唱好“四步曲”,志智双扶激发内生动力,夯实有效衔接的人才振兴基础。一是组织开展“话脱贫感党恩、奋进新时代”主题活动广泛宣传脱贫攻坚伟大成就和中央、省市关于巩固脱贫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决策部署,引导脱贫群众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脱贫之后接续奋斗创造更加幸福美好生活二是广泛开展农民教育培训,通过农民夜校、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远程教育等载体平台培训,组织帮扶干部入户宣讲,农村大喇叭持续宣传等形式,加强党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文明新风等宣传教育,帮助困难群众树立自力更生和勤劳致富的思想意识,建立正向激励机制,激发困难群众接续奋斗的内生动力。三是开展实用技术技能及人才培训,聚焦巩固脱贫成果、衔接乡村振兴重点任务,制定落实高素质农民培育计划,坚持线上线下结合,开展新型农业服务主体(农业经理人)、种养加及销售能手、农村创业致富带头人、乡村治理及社会事业发展带头人、乡土科技人才等培训,四是创新完善参与式帮扶举措,通过产业扶持、就业帮扶、公益岗位、积分奖励、以工代赈参与等方式,对有劳动能力的困难群众进行产业就业帮扶,促进增收致富。

(五)制定落实硬核措施,坚持防止因灾返贫致贫。“7.22”洪涝灾害后,我们立即传达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止因灾返贫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关于灾后重建工作的重要部署,聚焦全市农村地区因洪涝灾害造成较大影响的重点区域、重点部位和重点人群,全面开展排查、预警、帮扶和灾后恢复重建自救工作,落实救助帮扶措施,着力消除返贫致贫风险隐患,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现象底线。

一是任务“项目化”,进一步压紧压实责任。及时把8月13日全省防止因灾返贫致贫、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视频推进会议上孔昌生副书记和武国定副省长讲话要求和工作任务,结合安阳实际逐一分解,建立任务分解台账,细化为25项具体工作任务,进一步实化量化目标、推进措施,明确完成时限。二是用好“指挥棒”,及时制定《安阳市防止因灾返贫致贫工作实施方案》。结合脱贫地区受灾情况,进一步明确排查识别帮扶、“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综合兜底保障、产业和项目恢复、稳岗就业、消费和社会帮扶、项目资金支持等七项工作任务、三十四项政策措施,组织各级各部门精准落实帮扶责任、帮扶措施,组织开展灾后重建自救,尽快恢复生产生活秩序。三是迅速组织发放慈善救助资金,解决困难群众燃眉之急。落实袁家健书记指示精神,与民政、慈善总会等部门多次开会研究,确保了慈善救助资金及时发放到户,目前共对受灾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发放慈善救助金2200多万元,发放生活补助336.75万元,发放受灾残疾人慈善救助309万元。四是建设防止返贫致贫监测帮扶平台,提高工作效率和精准度。在全省率先建设了安阳市防返贫致贫监测帮扶平台,目前设置了农户自主申报和帮扶监管两个模块,确保监测对象应纳尽纳、应帮尽帮。五是项目“加速度”,“五抓五做到”严格项目灾后管理。及时制定《安阳市扶贫(衔接)资金项目灾后重建实施方案》,坚持“五抓五做到”,扎实做好项目受灾情况排查和灾后恢复重建、规范管理,保障项目持续发挥效益,坚决防止因灾返贫,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六是收入“稳增长”,抓好产业就业帮扶。进一步调整财政扶贫(衔接)资金、统筹整合资金使用方向;引导对口支援资金、社会捐赠资金等,参与产业恢复生产,尽快发挥辐射带动效益。对因灾造成失业的脱贫劳动力,一一建立台账、跟踪管理,帮扶一人、销号一人,确保尽快就业;创新落实两个“不低于15%”要求,各县(市、区)安排的灾后恢复重建项目和扶贫(衔接)项目,以工代赈项目数量不低于15%;以工代赈项目劳务报酬发放的金额不低于项目财政资金的15%,进一步加大对受灾困难群众就业帮扶力度

二、下步工作打算

截至2020年底全市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累计脱贫27.36万人、492个村,滑县、内黄县如期脱贫摘帽。今年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五年过渡期的第一年,正如您在提案中强调的,我市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任务还比较艰巨,脱贫攻坚消除了绝对贫困,但是部分脱贫人口距离生活富裕还有很大差距;部分村产业发展规模小、链条短,对村民带动能力不强;部分非贫困村基础设施还比较薄弱。

(一)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逐级扛牢压实责任

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历史关口,巩固和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是需要全党高度重视的一个关系大局的重大问题”;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强调,要切实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各项工作。省委、市委先后召开有效衔接工作会议、推进会议,作出安排部署。我们要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落实中央、省委、市委决策部署,提高政治站位,进一步扛牢压实责任,全面落实好五年过渡期各项政策,扎实做好有效衔接各项工作,接续推进脱贫县、脱贫村、脱贫人口全面发展和乡村全面振兴。

(二)进一步完善体制机制,积极探索有效衔接的方法路径

对标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中央、省委、市委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文件要求,结合安阳实际,统筹谋划有效衔接的方法路径和长效机制一是在领导体制、工作体系上,切实发挥安阳市防止返贫致贫工作领导小组作用,定期召开会议研究谋划全市巩固脱贫成果、衔接乡村振兴各项工作;强化市县乡村四级书记抓的第一责任人责任,落实县乡村三级责任、政策、重点工作落实机制;切实发挥安阳市防止返贫致贫督查指导组作用,定期深入基层加强业务督查指导,跟踪督促问题整改提升;继续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借助国家、省每年的脱贫攻坚后评估考核,对各县(市、区)考核排名,强化考核结果通报问责和结果运用。二是在政策举措、工作重点上,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保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指示精神,进一步梳理农村各项支农惠民政策,该延续的持续落实,该调整的及时调整,该完善的尽快完善,确保政策延续性;从解决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稳定脱贫到监测帮扶“三类人群”不返贫不致贫,从实现“两不愁三保障”、提升基础设施公益服务为重点转向实现乡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从集中资源支持脱贫攻坚转向统筹抓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用乡村全面振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动脱贫县、脱贫村实现更宽领域、更高层次发展。

(三)进一步完善利益联结,促进涉贫村产业振兴

因地制宜落实《安阳市乡村产业振兴五年行动计划》(安农领〔20211号立足涉贫村资源禀赋,大力发展优势明显、特色鲜明的致富产业,做强做优现有优势产业,培育壮大一批新兴产业,全面促进涉贫村乡村产业集群集聚发展,打破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以产业兴旺带动乡村振兴。一是抓好产业布局规划,把准发展方向。按照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产业化发展的要求突出差异定位和错位分工,围绕打造县域、镇域产业集群,引导涉贫村重点向特色种养、农副产品加工、乡村旅游、商贸流通服务等产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推进涉贫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延伸产业链条,带动困难农户家庭发展产业、就业创业。二是壮大新型经营主体,激发发展活力。大力支持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带贫基地、车间、合作社等发展,引导其向粮食主产区和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域发展,培育一批联农带农性强的新型经营主体,积极推进涉贫村“企业+农户+合作社”“农户+公司”等产业发展模式,创新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增强辐射带动能力,实现产业发展成果与困难农户共享。三是创新载体建设,集聚打造发展新动能。大力推进国家、省、市、县四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逐步构建我市四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体系。积极推动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创建,培育乡村产业“增长极”,示范带动乡村产业转型升级。

(四)进一步加强教育培训,促进涉贫村人才振兴

实行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促进涉贫村人才振兴,让各类人才在乡村大施所能、大展才华、大显身手。一是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深化志智双扶,坚持“需求导向、产业主线、分类施策、全程培育”,坚持技能培训与学历教育协同、提升能力与延伸服务衔接,切实加强对农民的教育培训,打造适应农村产业发展、乡村建设急需的高素质农民队伍。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建立健全职业农民制度,持续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创业培训、农村实用技术技能培训,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提高农民科学种养加等现代农业生产技能,打造新一代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优化农业从业者结构。创新培训组织形式,坚持线上线下结合,探索推广田间课堂、网络教室等培训方,开展职业农民职称评定试点。二是加强农村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依托各级科技特派员、科技人才下乡服务,加大“三农”领域实用专业人才、乡土人才等实用人才培育力度,提高农村专业人才服务保障能力。三是鼓励社会人才投身乡村建设。建立健全激励机制,研究制定完善相关政策措施和管理办法,鼓励社会各类人才投身乡村建设。以乡情乡愁为纽带,引导和支持企业家、党政干部、专家学者、医生教师、技能人才等,特别是涉贫村在外能人志士,通过下乡担任志愿者、投资兴业、行医办学、捐资捐物、法律服务等方式服务乡村振兴事业。

(五)进一步创新治理体系,促进涉贫村组织振兴

农村基层党组织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中、在推进乡村治理中发挥着坚强领导核心作用,必须结合实际,进一步创新农村治理体系,促进涉贫村组织振兴。一是以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为主线,突出政治功能,提升组织力,把涉贫基层党组织建成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坚持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地位,大力推进村党组织书记“一肩挑”,推行村“两委”班子成员交叉任职。发挥驻村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作用,加强村两委干部队伍能力素质建设,推动农村、特别是涉贫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中提高威信、提升影响。二是深化村民自治实践。加强农村群众性自治组织建设。完善农村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制度。依托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村民议事会、村民理事会等,形成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的多层次基层协商格局。全面建立健全村务监督委员会,严格“四议两公开”,健全务实管用的村务监督机制,推行村级事务阳光公开。充分发挥“一约五会”在农村基层治理中的独特功能,弘扬公序良俗。三是推进乡村法治建设。深入开展“法律进乡村”宣传教育活动,发挥农民夜校、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等作用,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加强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宣传教育,提高法治素养,引导村两委干部和农民群众增强法治意识,自觉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加强对农民的法律援助、司法救助和公益法律服务,推动构建涉贫村治理的法治体系。四是提升乡村德治水平。积极推进全市农村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提档升级,推进移风易俗、提升乡风文明、努力建设成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文明风尚的主阵地,积极创建和谐文明新农村。深入挖掘乡村熟人社会蕴含的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进行创新,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强化道德教化作用,引导农民向上向善、孝老爱亲、重义守信、勤俭持家。深入推进移风易俗,遏制红白事大操大办、相互攀比、“天价彩礼”、厚葬薄养等陈规陋习。

(六)进一步强化绿色发展,促进涉贫村生态振兴

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深入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坚持绿色发展,强化农村生态环境治理与保护,打造乡村绿色生态环境。一要坚持把种养业发展融入“生态+”理念中,按照“全链条、全循环、高质量、高效益”基本要求,鼓励支持发展大型龙头企业,并推行标准化、清洁化、智能化生产,推行有机化、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加工;持续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推进畜禽粪污、秸秆、农膜、农产品加工副产物等资源化利用,加强土壤污染、地下水超采、水土流失等治理和修复;扶持带动农户、家庭农场用标准化技术改造提升特色产品,积极探索开展“一村一品”微型经济圈、农业产业强镇小型经济圈、现代农业产业园中型经济圈、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大型经济圈的乡村产业“圈”状发展格局,推动产业链结构实现立体纵深的良性循环。二要坚持示范带动与整体推进相结合、重点突破和综合整治相统筹,进一步深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扎实推进农村厕所革命,提高改厕质量,强化后期管护服务,加强厕所粪污无害化处理与资源化利用;梯次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全面开展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加强农村饮用水源地保护,推进南水北调工程延伸、清洁水进村入户;健全完善“村收集、乡转运、县处理”模式,实现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全覆盖。三要整体提升村容村貌。持续深化“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建设。突出乡土特色和地域特点,加强涉贫村村庄整体规划,持续提升基础设施、公益服务,积极开展“四美乡村”、美丽小镇、“五美庭院”建设,有序推进农房及院落风貌整治,建设和谐美丽、生态宜居乡村。

 

                                    2021年10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