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的生活甜如蜜

发布时间:2020-09-01 信息来源:安阳日报 字体大小:

    

幸福的生活甜如蜜

——黄华镇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见闻

   

    □本报记者 郭荣 通讯员 张卓宁

    “住进了小洋楼,吃上了自来水,水费、电费有补贴,俺现在的生活和以前比,那真是好得没法儿说。”8月26日,在黄华镇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刚打扫完卫生的刘伏花对记者说。

    刘伏花今年50岁,全家5口人,老家在黄华镇圪道村,2016年被精准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享受到易地扶贫搬迁政策。提起搬到安置区以后的生活,她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话语间充满喜悦。

    宽阔的渠东路上,黄华镇庙荒村村口的北侧,依山势建成的安置区内,一栋栋红墙黑窗的楼房错落有致,一条条水泥巷道干净整洁。目前,这里共安置贫困群众47户157人,涉及黄华镇的17个行政村。

    自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黄华镇着眼全局和长远,充分结合全镇规划和文旅产业、民俗旅游产业发展情况,将住房条件较差的贫困群众集中搬迁到位置优越、交通便利的渠东路沿线,并完善了安置区的配套服务体系。该镇在安置区周边农村干部中选派精兵强将组建了安置区社区支部委员会,设立了社区便民服务中心、活动中心、生活超市,建立健全了安全保洁机制,并设置了23个公益性岗位,完善了各项规章制度,配备了保洁员、门卫、安全巡逻员,确保贫困群众舒适居住、舒心生活。

    搬得出,更要稳得住。黄华镇在安置区高标准配备了公共服务设施,在安置区及周边配套了学校、党群服务中心、卫生室及文化活动场所,并投资35万元,新修引路90米、无障碍通道20米,新建电动自行车车棚62平方米,安装路灯20盏、监控15套,建设健身休闲设施8套。同时,该镇还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该镇在安置区建设励志超市,根据业主在新家园的表现奖励积分,积分可以兑换商品。社区统一免费安装灶台、补贴装修费用。镇政府还负责协调搬迁户家的孩子就近入学,并加大学校的师资投入力度。安置区的住户除了享受水费、电费、物业费补助外,还可享受每年一次的免费体检、就近安排工作岗位。有创业需求的住户,还可优先享受创业技能培训和金融扶贫政策。

    “搬到这儿,不仅住上了新楼房,我还有了工作,每个月都有固定的收入。”刘伏花说。打扫卫生、维护社区环境是她搬到安置区后的新工作。和刘伏花一样在安置区内实现安居乐业的还有22人。他们中有的是环卫工和保安,有的经营超市,还有的在社区附近的游乐场工作,都在家门口实现了稳定增收。

    老家在黄华镇青林村的姬秀平是和刘伏花一起搬进安置区的,家里还有一儿一女。2017年,依据转移就业政策,她被介绍到市区的水果店上班,并于当年脱贫。2018年,在社区和帮扶人的帮助下,她开始在安置区经营生活超市。后来,她经营的生活超市被打造成黄华镇励志超市,全镇的贫困户都可以用励志积分到她的超市兑换商品,超市的营业额当年就翻了一番。在安置区里,她不仅有了稳定的收入,还嫁了女儿,解决了心头大事。

    今年入夏以来,安置区的南侧和对面新建了游乐场。看着游客日渐增多,勤劳的姬秀平和5名从事公益性岗位的邻居一起在社区门口摆摊,每天都有不错的收入。

    贫困群众搬得出、稳得住是总要求,能脱贫、可致富是硬道理。为做好搬迁“后半篇文章”,黄华镇多管齐下,因地制宜,多条腿走路,多元化发展,为贫困群众拓展多种多样的脱贫致富渠道。

    该镇严格落实光伏扶贫、产业基地带贫、企业带贫、建筑业带贫、旅游业带贫等多项产业扶贫政策,确保实现“每个搬迁户有3项以上产业扶持措施,人均年收入4000元以上”的目标;积极引导建筑业工队长、项目经理带领贫困户外出就业,目前搬迁户中有16人通过建筑业帮扶外出务工;引导有能力的搬迁群众到工业企业上班,有9人当上了“蓝领”;通过黄华镇乡村旅游业带动贫困户参与或发展产业,有5人参与旅游业管理、保洁实现增收,6人开店、摆摊当了老板;围绕特色产业、用工项目、劳务输出项目等开展技能培训,连续开展4期创业、就业技能培训班,110人次接受培训。目前,安置区内有劳动能力且有就业意愿者已全部实现稳定就业。

    在物质生活日渐丰盈的同时,黄华镇紧紧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强化精神文明建设,建设美丽社区。该镇投资10余万元在社区增设“感恩新时代”系列宣传标语和宣传画,积极教育引导搬迁群众知党恩、感党恩、报党恩;在家家户户张贴政策宣传海报,让搬迁群众知政策、懂政策、用政策;通过励志超市积分管理,引导搬迁群众深入开展“清洁家园”、个人卫生整治等活动,摒弃生活陋习,形成文明新风尚;组织搬迁群众参与全镇每年一度的“最美黄华人(家)”评选活动,形成人人向好、向善的新风正气。

    采访结束已近黄昏,记者准备离去之时回望安置区,只见蓝天、碧水、绿树、群楼,还有北侧红蓝相间的健康赛道,在金色晚霞的映衬下,令人心醉。